2016-06-30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高舉綠色發展大旗,緊緊圍繞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提升,以傳統工業綠色化改造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法規標準制度建設為保障,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產業,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全面發展,建立健全工業綠色發展長效機制,提高綠色國際競爭力,走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發展道路,推動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標準引領。促進工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研發推廣核心關鍵綠色工藝技術及裝備。加快完善工業能效、水效、排放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標準,依法實施綠色監管,引導綠色消費?!?/span>
政策引導,市場推動。發揮政府在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優化工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強機制創新,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強化企業在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改造存量,優化增量。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鼓勵使用綠色低碳能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設備工藝,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產生。積極引領新興產業高起點綠色發展,強化綠色設計,加快開發綠色產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全面推進,重點突破。著力解決重點行業、企業和區域發展中的資源環境問題,充分發揮試點示范的帶動作用。積極推進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的綠色發展,加快工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提升。
?。ㄈ┌l展目標
到2020年,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工業全領域全過程的普遍要求,工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基本形成,綠色制造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工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顯著提升。
——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工業能源消耗增速減緩,六大高耗能行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繼續下降,部分重化工業能源消耗出現拐點,主要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部分工業行業碳排放量接近峰值,綠色低碳能源占工業能源消費量的比重明顯提高。
——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進一步下降,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高,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穩步上升。
——清潔生產水平大幅提升。先進適用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及裝備基本普及,鋼鐵、水泥、造紙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工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明顯下降,高風險污染物排放大幅削減。
——綠色制造產業快速發展。綠色產品大幅增長,電動汽車及太陽能、風電等新能源技術裝備制造水平顯著提升,節能環保裝備、產品與服務等綠色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基本建立,綠色設計與評價得到廣泛應用,建立百家綠色示范園區和千家綠色示范工廠,推廣普及萬種綠色產品,主要產業初步形成綠色供應鏈。
要大力推進能效提升,加快實現節約發展
堅持節約優先,大力推進能源消費革命,提高工業能源利用效率,促進企業降本增效,加快形成綠色集約化生產方式,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span>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推進結構節能。把優化工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作為新時期推進工業節能的重要途徑,加強節能評估審查和后評價,進一步提高能耗、環保等準入門檻,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產能擴張。以鋼鐵、石化、建材、有色金屬等行業為重點,積極運用環保、能耗、技術、工藝、質量、安全等標準,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加快發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大力調整產品結構,積極開發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產品。大力推進工業能源消費結構綠色低碳轉型,鼓勵企業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工業企業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工業園區或企業實施煤改氣或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廣綠色照明。實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在焦化、煤化工、工業鍋爐、窯爐等重點用煤領域,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分質利用。
以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應用為手段,強化技術節能。全面推進傳統行業節能技術改造,深入推進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能效提升專項行動,加快推廣高溫高壓干熄焦、無球化粉磨、新型結構鋁電解槽、智能控制等先進技術。繼續推進鍋爐、電機、變壓器等通用設備能效提升工程,組織實施空壓機系統能效提升計劃。圍繞高耗能行業企業,加快工藝革新,實施系統節能改造,鼓勵先進節能技術的集成優化運用,推廣電爐鋼等短流程工藝和鋁液直供,推動工業節能從局部、單體節能向全流程、系統節能轉變。提升產品的輕量化水平,推廣復合材料、輕合金、真空鍍鋁紙等高強韌度新型材料,推廣超高強度鋼熱沖壓成形技術、真空高壓鑄造、超高真空薄壁鑄造等輕量化成形工藝。普及中低品位余熱余壓發電、供熱及循環利用,積極推進利用鋼鐵、化工等行業企業的低品位余熱向城市居民供熱,促進產城融合。實施工業園區節能改造工程,加強園區能源梯級利用,推進集中供熱制冷。
以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為核心,提升管理節能。貫徹強制性能耗標準,在電解鋁、水泥行業落實階梯電價、差別電價等價格政策。推動重點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將能源管理體系貫穿于企業生產全過程,定期開展能源計量審查、能源審計、能效診斷和對標,發掘節能潛力,構建能效提升長效機制。實施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帶動行業整體能效提升。圍繞中小工業企業節能管理,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組織開展節能服務公司進企業活動,全面提升中小企業能源管理意識和能力。加強工業節能監察,組織開展強制性能耗、能效標準貫標及落后用能設備淘汰等監察,實施重點行業、重點用能企業專項監察和督查,嚴格執行《節約能源法》和《工業節能管理辦法》等法規。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國的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支持完善硬件設施、開展業務培訓,切實履行監察職能。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持續推動循環發展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加快建立循環型工業體系,促進企業、園區、行業、區域間鏈接共生和協同利用,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大力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以高值化、規模化、集約化利用為重點,圍繞尾礦、廢石、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冶金塵泥、赤泥、工業副產石膏、化工廢渣等工業固體廢物,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推進深度資源化利用。深入推進承德、朔州、貴陽等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選擇有基礎、有潛力、產業集聚和示范效應明顯的地區,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加強體制機制和運行管理模式創新,打造完整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鏈。探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發揮各地優勢,推動區域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實施京津冀地區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建立若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跨省界協同發展示范區。
加快推動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及產業規范發展。圍繞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橡膠、廢塑料、廢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舊紡織品、廢舊動力電池、建筑廢棄物等主要再生資源,加快先進適用回收利用技術和裝備推廣應用。建設一批再生資源產業集聚區,推進再生資源跨區域協同利用,構建區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在電器電子產品、汽車領域等行業開展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示范。促進行業秩序逐步規范,定期發布符合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培育再生資源行業骨干企業。
積極發展再制造。圍繞傳統機電產品、高端裝備、在役裝備等重點領域,實施高端、智能和在役再制造示范工程,打造若干再制造產業示范區。加強再制造技術研發與推廣,研發應用再制造表面工程、疲勞檢測與剩余壽命評估、增材制造等關鍵共性技術工藝,開發自動化高效解體、零部件綠色清洗、再制造產品服役壽命評估、基于監測診斷的個性化設計和在役再制造關鍵技術。引導再制造企業建立覆蓋再制造全流程的產品信息化管理平臺,促進再制造規范健康發展。推進產品認定,鼓勵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
全面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拓展產品制造、能源轉換、廢棄物處理-消納及再資源化等行業功能,強化行業間橫向耦合、生態鏈接、原料互供、資源共享。因地制宜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鼓勵造紙行業利用林業廢物及農作物秸稈等制漿。推進各類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實現生產過程耦合和多聯產,提高園區資源產出率和綜合競爭力。